法制讲堂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法制建设 > 法制讲堂 > 正文

法律知识小课堂:警惕电信诈骗,法律为你撑起“防护伞”

更新时间:2025-07-30 14:19:09点击次数:298次字号:T|T
        在数字时代,电信诈骗如影随形,诈骗手段花样翻新,令人防不胜防。从冒充公检法的恐吓诈骗,到虚假投资理财的甜蜜陷阱,再到网络刷单的“轻松赚钱”骗局,无数人深受其害,财产遭受重大损失。当电信诈骗的威胁逼近,我们该如何守护自身安全与财产?今天,就带大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,掌握防范电信诈骗的“制胜法宝”。

一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:打击电信诈骗的“利剑”

       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对于电信诈骗相关犯罪行为有着明确且严厉的规定。电信诈骗通常涉及诈骗罪,依据刑法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        例如,不法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等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,只要达到相应的犯罪数额标准,就会受到刑法的制裁。这把“利剑”时刻震慑着不法分子,同时也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的坚实后盾。一旦遭遇电信诈骗,受害者应第一时间报警,警方会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对诈骗分子展开侦查,追究其刑事责任,帮助受害者尽可能挽回损失。

二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:电信网络的“防护网”

       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是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制定的法律,全方位织密了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“防护网”。该法明确了电信业务经营者、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主体的责任与义务。

电信业务经营者要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,对异常通信行为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;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则需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,对可能存在诈骗风险的信息进行防范和处置。如果相关主体违反规定,将面临严厉处罚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这部法律是我们在网络世界的“安全卫士”。比如,当我们收到可疑的诈骗短信、电话,或者发现网络平台上存在诈骗信息时,可以依据该法向相关部门举报。而且,法律还规定了金融机构、非银行支付机构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职责,通过加强资金监测,及时阻断诈骗资金的转移,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防范电信诈骗,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,增强防范意识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随意接听陌生电话,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,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、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一旦发现可疑的电信诈骗行为,要及时拨打96110报警,并运用上述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。

        电信诈骗危害巨大,但只要我们知法、懂法、用法,就能在面对诈骗威胁时,保持清醒和冷静,借助法律的力量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织密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网,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,营造安全、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!



供稿:李建胜 马羽
编辑:王丰洁

终审:柴甜甜

转载于:法制新星公众号

(编辑:茹岗社区)

法制讲堂

便民服务

友情链接

中国志愿服务网 中国共产党员 人民网

Copyright © 2017 - 2021 新乡市牧野区茹岗社区 服务热线:0373-3388106 地址:新乡市牧野区建设路350号 豫公网安备 41071102000648号
[管理登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