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凤鼓》是我村火神庙祭祀所用之鼓,因我村又名凤岗,《古凤鼓》因此而得名。又因其鼓面直径2尺4寸,中经1米有余。数盘鼓敲响,其声如雷霆万钧之力,其势如万马奔腾,所以村民又亲切地称其为《轰雷炮》。多少年来《古凤鼓》一直是为我村民喜爱沿用的传统大鼓,不管是庆典、过节,只要擂响《古凤鼓》,村民都会笑得合不拢嘴,鼓手们更是甩开膀子,把鼓镭的震天响,那种喜悦和激情,伴随着鼓声而释放出来。因此,《古凤鼓》不仅是我茹岗村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,而且是我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民族风貌和精神。
《古凤鼓》又是新乡市附近周边地区和村庄久负盛名的传统大鼓。它起源于清中期,1821年道光年间,我村百姓为祈福平安,风调雨顺,来年丰收。在村中环附近修建了火神庙。《古凤鼓》以吉祥之器,成为火神庙祭祀之鼓。起初,大鼓较少,后逐渐增多,并加以铜器的配合,使之发展成规模。由于战乱和其它原因,庙宇荡然无存,唯有祭祀所用的《古凤鼓》,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努力,用心血保存下来。
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查访和了解这一情况后,深感这一传统文化来之发展不易。专门组织了对《古凤鼓》的调查,并设以专门人员,特别是在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,以村委会副主任张善法主抓这项工作,使之把拯救和传承《古凤鼓》的工作摆放到村委会的日常工作中来。在调查中,先辈们为保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,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。由于当时的文化落后,又没有记录的方法,全靠先辈们默记死背传了下来。有的人为了练习熟记,晚上睡觉时用手把被子都敲烂了。那时生活又苦,缺吃少穿,但他们敲起《古凤鼓》时,个个忘记忧愁。在回忆起张德勤老人时,都夸他个子高、力气大,耍起那十几斤中的大鑔,扔出一丈多高,接在手中镲音不乱。充分显示了先辈们的技艺和功底,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热爱。
由于《古凤鼓》时间久,又没有详细资料,再加上历史的原因,大多数传承老人的仙逝,《古凤鼓》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。我们走访了长者多人,参照了部分姓氏家谱和有关资料,排序了道光年间至今《古凤鼓》的几代传人,将先辈们对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《古凤鼓》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载入村史、村志,以昭示后人。
第一代:张顺 贾振汉
第二代:张德勤 张尊青 张德纯 茹应昌
第三代:张尊喜 贾长荣 贾玉生 茹耀柱 张德伊 茹呈广 赵邦臣 潘德纯 茹 桂 李全耀
第四代:张德立 张性山 茹呈兰 茹耀富 茹耀田 茹耀政 茹耀臣 茹呈贵
第五代:张性合 茹呈禄 茹呈石 茹呈元 茹祥同 张德秋 张本玉 赵振德
第六代:张性义、茹祥义、贾景发等
同时,我们对《古凤鼓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拯救工作,特别是第六代传人张性义、茹祥义、贾景发以高度的责任感,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,他们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,他们放弃和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,收集资料,向传承人的长者学习,从长者那里以拍节记录鼓谱,然后又与长者校对,通过两年多的努力,终于将这一传统大鼓以续谱的方式排列下来。《古凤鼓》谱一共分五部分,每个部分都有它独到之处,听到他们用鼓谱擂响的大鼓,从内心感激他们对我村传统《古凤鼓》还其本来面貌,让《古凤鼓》以那激昂 、催人奋进的鼓声传于后世。
整理后的《古凤鼓》谱共分五部分,为三大乐章(篇)
第一篇:雷霆之韵
第二篇:万马奔腾
第三篇:五梅闹春
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实施富民强村的同时,狠抓经济建设,在提高村民物质生活的基础上,特别注重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。并于今年五月份筹资兴建茹岗村文化活动广场,经过四个月的昼夜奋战,九月中旬胜利竣工。九月二十四号上午,村两委邀请区、乡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举行盛大的国庆60周年暨茹岗文化广场揭幕庆典仪式,开幕式上,茹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《古凤鼓》大展风采。数十盘大鼓在鑔及各种铜器的配合下,以《古凤鼓》的五部分、三大篇章雷霆之韵、万马奔腾、五梅闹春擂响了茹岗村构建和谐社会、富民强村的幸福之路,奏出了茹岗村民“热爱祖国、热爱共产党、热爱茹岗”的时代最强音。老年秧歌队、茹岗军鼓队及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娱节目也都做了精彩表演。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春兰代表村两委会致欢迎词,并对茹岗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村民文化生活的繁荣充满了信心。大会在振奋人心的欢乐声中胜利结束。我们坚信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《古凤鼓》,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
近几年来,我村的传统大鼓《古凤鼓》走遍了附近的乡村,参加企业和商场的庆典庆贺数十次。它不仅向社会展示了古老文化的传统形式,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,展现了《古凤鼓》的风采。
特别是在西牧村等附近几个村的邀请下,他们手把手,毫无保留地将《古凤鼓》这一传统技艺传授给他们,使《古凤鼓》以它那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服务于社会,服务于各个阶层,服务于更多的人。
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,目前在张性义、茹祥义、贾景发为代表的第六届传人的指导下,我村学习《古凤鼓》这一传统大鼓已形成了高潮,而且能熟练上阵的大有人在,他们是:
茹祥然 张性玉 张性田 茹常军 茹祥宾 茹祥春
赵振勇 韩立臣 茹清保 郭学功 赵无限 李万保
李平均 李均亭 陈玉生 史玉祥 茹庆志 张本义
张本齐 茹呈业等
可喜的是后生可畏,又有周亚康、吴迪、张余新、王静等几个十多岁的娃娃,也能有模有样地将这传统的《古凤鼓》按顺序敲了下来,更说明后继有人。我们坚信有这样的好苗子,有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与热爱,《古凤鼓》这套具有悠久民间传统的文艺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。